2019增材制造全球创新应用大赛汽车创新设计板块获奖

国内
2020
04/21
17:44
分享
评论
导读:11月28日,“2019增材制造全球创新应用大赛汽车创新设计竞赛单元”路演终评圆满举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李晨获得三等奖,并获得一万元的奖金鼓励。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随之深入各大行业并拓展其应用领域。“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将增彩制造(3D打印)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并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功能。为拓展增材制造更大的应用市场,挖掘更多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跨领域先进技术、产品和项目,2019年6月14日,第二届暨2019增材制造全球创新应用大赛伴随北京双创周并作为双创周重点推介项目正式启动,先后走入上海、福州、昆明、南京、苏州等城市进行征集和宣传。大赛联合应用端共同命题,直击应用需求,通过专家研讨会对命题可行性进行论证,面向全球参赛者进行作品征集。

历时四个月的征集工作,深入航天航空,医疗,汽车,城市景观及建筑,博物馆文创及消费品升级--运动鞋六大领域,共征集152个优秀的增彩制造创新解决方案。按照创新性、应用前景及落地可实施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的线上初评,其中72个具有创新性和落地可实现性的优质项目进入路演终评名单中。此比赛由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丰台区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及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3D打印数字维创中心联合承办。

640.jpeg
640-1.jpeg
李晨同学与她的设计作品《RESPONSIVE INTERIOR》
此项目是与现代汽车合作的中韩联合课题



01 概述
矛盾一:私人交通工具的长时间闲置&空间资源的有限性
矛盾二:内饰的标准化&需求的个性化

矛盾总结与趋势预测:因为能源和空间的限制,未来交通工具应该是共享的,但现有标准化的内饰无法满足不同人出行的需求。在共享动力外壳的同时达到内部体验的个人化应该是未来交通工具的趋势。人体、社群、环境是三个应该被优先考虑的基础维度,设计师可以基于这三个维度构建在有限空间内的空间生成和组合规则,并用一个最小体量的单元移动空间贯穿于交通流中,连接起不同尺度的出行方式。(参数软件可以是一种连接和统一这些规则的语言和工具)

02 调研
640-2.jpeg



表格显示了频繁来往于北京和上海的某乘客A在不同共享交通工具内的大致的乘坐时间、平均面积、情绪、主要姿势和主要行为。基于这个表格可以得出人对共享移动空间的需求:1.空间应该更好的适应人的不同姿势;2.空间的封闭程度、隐私程度应该是可调节的;3.尽可能减少麻烦的换乘;4.小而易于清洁;5.单元空间的组合态应该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640-3.jpeg
总结一下,尺度(scale)和转换(transfer)是设计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生成逻辑和组合规则的关键词。

03 方案
640-4.jpeg
640.gif
首先,从身体这个维度可以将空间分为承重区域、头颈肩区域、隐私范围、视野范围。
640-5.jpeg
640-1.gif
第二,从组合模式这个维度来讨论,可以分出伴侣、家庭、朋友、陌生人等模式,每种模式有其对组合方向(向内/向外)和封闭程度(全封闭、半封闭、全开放、半开放)的不同需求。
640-6.jpeg
640-2.gif
第三,从空间环境的角度出发,空间可以被分为内部区域、靠窗区域、流通区域、出入口。

基本分布规则:远途乘客会优先分布在内部区域-人们可以轮流使用靠窗区域来观赏风景-快下车的乘客会向过道(流通区域)移动-最后移动到出入口。单元空间的组合态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景观,在将有限空间最大利用化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大部分人的空间需求。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研究方向
设计学院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研究方向是基于新型能源、共享经济、物联网络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交织而成的新型技术社会背景,应对未来移动场景和正在发生的交通工具属性变革而进行的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性分析研究能力、主动创新能力、敏锐的技术敏感度和关注社会的青年智识群体,通过可持续化的设计实践成长为未来产业标准的制定者。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前沿为成立于2006年汽车设计专业,2008年更名为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初创期聚焦于为对接汽车产业的产品趋势、造型和前瞻产品系统设计研究,近年来则转向关注以智能出行(smart mobility)为核心的、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为平台的、待定义的“新物种”与“场景流”研究,因此在2018年正式更名为出行创新方向。


上一篇:Laser Beam Melting (LBM)
下一篇:产业聚集效应已形成,繁昌成功举办2020年3D打印产业年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