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简单策略调控熔融挤出式增材制造应用中表面接枝生物分子的密度

3D打印动态
2024
06/17
16:53
分享
评论
来源: 生物设计与制造BDM

本研究论文聚焦通过简单策略调控熔融挤出式增材制造应用中表面接枝生物分子的密度。

熔融挤出增材制造(ME-AM)是制备组织工程应用中多孔支架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然而,大多数合成半晶聚合物并不具有控制细胞命运所需的内在生物活性。在增材制造支架的聚合物表面接枝生物分子可以增强构造物的生物活性,然而,目前可用于控制表面密度的策略有限。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混合含有正交反应性叠氮基团的低分子量聚己内酯(PCL5k)和未官能化的高分子量聚己内酯(PCL75k)以不同比例来调控生物活性基团表面密度的策略。本文作者使用高含量(75 wt.%)的低分子量PCL5k制备了稳定的多孔三维支架。作为概念验证,作者使用热压机制备了三种不同质量比的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聚合物薄膜,并在表面与炔基化荧光模型化合物反应,得到了201–561 pmol/cm2的密度。随后,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导源肽接枝到包含不同混合比例的薄膜上,并评估肽表面密度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骨发生分化的影响。在基础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后,细胞在具有共轭肽的薄膜上表达较高水平的BMP受体II(BMPRII)。此外,研究发现碱性磷酸酶活性仅在含有最高肽密度(即561 pmol/cm2)的薄膜上显著增强,表明表面密度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这些结果强调了在细胞-材料界面处,必须考虑表面肽的密度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此外,提出一种可行的ME-AM策略,可通过混合(修饰的)聚合物来调控体块和表面功能。再者,炔基-叠氮点击化学反应可实现对许多组织特异性成分的空间控制,使这种方法成为组织工程应用的多功能策略。

640.jpg
图1 本研究的概述示意图

640-1.jpg
图2 不同混合聚合物比例制备的ME-AM支架

640-2.jpg
图3 压缩测试中支架的机械性能

640-3.jpg
图4 测定在含有不同表面化合物密度的脱氮基表面薄膜上的炔基模型化合物的表面密度

640-4.jpg
图5 在上面板和下面板的αN3 εCL-co-εCL薄膜上,有和没有连接的BMP-2衍生肽的hMSCs荧光图像


上一篇:Replique扩大种子轮投资,领投方STS Ventures及其它投资者均已增加资金
下一篇:Axtra3D:混合光合成 (HPS) 3D打印工艺速度提高了2~20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