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外著名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线了一个新项目。来自美国的Brad Balzer设计了一款非常科幻的手表,银白色的表面材质加上行云流水的外观线条。更为特殊的是,这个项目的手表是3D打印而成。
3D扫描人体手腕的立体数据模型 众筹发起人Brad Balzer发现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材、手腕大小不一样,所以当我们购买手表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使有表带的调节装置,我们依旧很难找到那个“刚刚好”的佩戴尺寸。现实情况往往是戴起来有一点松,或有一点紧。
根据扫描出来的手表模型生成的手表 于是Brad Balzer想到先用仪器将佩戴者的手腕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将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生成立体的模型,然后再根据这个模型设计出完美贴合佩戴者手腕的手表,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而其众筹的入门版本定价也不贵,不锈钢表壳款只需要人民币2300元。而镀金款就要5300元、铝合金款8000元、钛合金款20000元。
Brad Balzer 更让人浮想联翩,什么时候自己可以买一个3D打印机在家,想要什么手表就打什么,上午一个百达翡丽,下午一个理查德米勒,岂不快哉!不过现实很残忍,这种目前来看“打印一整个手表”的想法还是属于“天方夜谭”!
比如今天提到的Brad Balzer也并不是给佩戴者打印出一个完整的手表,他们只能定制打印出表带的一部分,而表壳的主体还是标准化的结构外形,整表需要将两个部分组装起来,更为关键的机芯还是需要外购自ETA机芯厂。
Holthinrichs Ornament 1 除了Brad Balzer的定制3D打印手表以外,几个月前,钟表品牌Holthinrichs也推出了一款采用3D打印表壳的产品Ornament 1。机芯采用ETA7001,手动小三针。限量250块,售价也是250(00)元人民币。盘面、针还挺不错,就是这3D打印表壳一股浓浓的瑕疵品味道,侧面全是凹凸不平、毛刺。
伯爵3D打印表壳模型 3D打印技术其实早已被应用到了钟表行业,不过是在生产、加工的前期论证阶段,设计师们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快捷地做出一个手表的外观模型或者机械结构的放大模型,更为直观地展示和测试,可以弥补在电脑设计软件里面“纸上谈兵”的一些缺点。
2014年的时候,成长于硅谷,然后在迈阿密的海耶克制表学校学习的Nicholas Manousos利用3D打印制作同轴擒纵陀飞轮,精度达到200微米,除了轴承其他都是3D打印而成。而这个陀飞轮完全是真的可以旋转使用,并不是一个“死物”。不过这一个陀飞轮体积巨大,和一个排球类似的大小,根本不可能装到手表里面。
当然,随着3D打印精度的提高,一些小型化的零件已经可以被生产出来了,并被安装到体积狭小的机芯上。但是除了打印精度限制着,所需要的材料也极大地阻碍着“打印手表”这个概念的成型。比如机芯里面使用的游丝、发条、红宝石轴承,这些材料都没有办法依靠3D打印加工。特别是游丝和发条,他们均是特种材料,使用3D打印激光高温烧结成型,其物理性质完全不能达标。
可能有一些表友会提议到,如果将来材料的问题被解决,那么是不是也就代表着可以3D打印“一整个手表”了。当然可以,不过即使这样的技术被发明出来,普通消费者购买这样的产品依旧很难。
3D打印最大的三个优势就是:
1.可以加工制作出复杂的异形结构。
2.可以有效节约原材料。
3.单一产品生产能力迅速。
而3D打印这些优势对于手表的批量生产加工来讲,作用并不大,甚至可能是缺点。
首先,传统的机械表在功能、结构上已经几乎触碰到了天花板,仅有极少部分诸如积家立体陀飞轮这样的超高复杂手表需要复杂、异形结构零件,而市面上99.9999%的手表零部件利用普通的机床、数控机床就能生产。所以,用3D打印来生产常规的手表零部件就是“大材小用”了。
其次,手表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黄铜和不锈钢,这些材料都是按“吨”为价格来计算,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去节约。即使是高端的贵金属材质的手表,使用传统的机床生产收集也能有效节约原材料。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3D打印为了保证产品的精度,就必须慢速运行,一层一层打印。分层越多,精度就越高。当制作单一产品的时候,3D打印可能会比传统的机床生产快速。而手表作为工业产品却要求大规模批量生产,这是3D打印不能满足的。所以说呀,3D打印手表离我们很近,也离我们很远!
来源:芯动钟表
延伸阅读:
成本仅170元的3D打印智能手表!完美取代Apple Watch
|
上一篇:7分钟教你3D打印衣服,适合走T台,时装设计师的新武器下一篇:巴黎时装周透视装,全裸演绎3D打印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