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D打印技术走出实验室,它的发展动力在于应用。”现年80岁、有“中国3D打印第一人”之称的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在第五届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颜永年认为,3D打印的主体市场在航空航天领域,因为“航空是一个永不衰败的市场”。其中,大型结构件和精密件制造等方面存在大量3D打印需求。
此外,制造业及医疗等领域的小型精密配件制造,也是3D打印的重要应用方向。颜永年表示,3D打印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在微观结构制造商具有相当的优势。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3D打印行业正向着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成本更低、应用更广、操作更简便的方向发展。据他介绍,目前在全球3D打印技术应用中,美国占比接近一半,主要集中在军工领域;欧洲占比约为四成,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中国仅占不到一成。
中国的3D打印市场在经历2015年的爆发后,现在正回归到理性和有序。美国《福布斯》认为,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以及一系列应用3D打印技术的行业推动,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3D打印的主导地位。
2017年12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要求推进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步发展水平。
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3D打印行业支出11亿美元,已成为“亚洲3D打印增长背后的力量”。
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教授陈继民介绍称,包括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在内的四项增材制造相关标准已于近期发布,另有四项标准已经立项。他表示,后续将有更多标准陆续发布,推动增材制造行业发展。
罗军表示,推进中国3D 打印发展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政府扶持,鼓励企业搭建更多开放式应用服务平台,促进3D打印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二是鼓励企业与国际顶尖的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同时,鼓励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更多3D打印应用型人才。
“中国3D打印表面的喧嚣,并不能掩盖缺乏核心技术、细腻产品、核心服务的现状。”他强调。
颜永年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中国3D打印在进入生产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没有必要所有的部件都自己生产,但是核心的激光系统不能全部依赖进口。”他说,“中国要有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推动成本加速降低,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从事3D打印的企业约有200余家,其中营收过亿元的企业寥寥无几。陈继民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国3D打印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际数据公司(IDC)此前发布的报告称,预计全球3D打印技术的相关支出在2018年达到120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9.9%;到2021年,这一技术支出将达到2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5%。
另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预计,到2023年,全球3D打印行业的总市值将达到327.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76%。同时,该机构认为,生产成本下降,定制产品和政府投资的便利正在推动这一增长。
世界工业巨头们已开始纷纷加速在3D打印行业的布局。在4月刚结束的汉诺威工业展上,西门子宣布将在今年推出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网络,旨在为全球制造业提供工业3D打印的按需设计和工程专业知识、数字工具和生产能力,从而降低使用风险,并为参与者创造商机。
早在2016年,GE就成立了增材制造先进中心(CATA),用于在公司内部推进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包括GE航空、GE医疗和GE电力在内的多个业务部门都在尝试将3D打印融入到生产过程中。
此外,多元化工业集团蒂森克虏伯也在去年9月启动了3D打印中心,以生产部分金属件和塑料件。
来源:界面新闻
|
上一篇:打破国外垄断,西安智熔中标航发优材电子束熔丝成形设备下一篇:3D打印技术在心脏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