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承办的“第一届国际心血管3D打印技术高峰论坛”于西安顺利举办。会议举办当天,来自西北乃至全国心血管病领域和增材制造领域的多位专家和创新人才共聚西安,现场座无虚席。同时还有来自加拿大、美国、德国、以色列、比利时等五位境外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整个会场人气高涨,氤氲着浓浓的学术氛围。而在云端,同步还有4910人次共同观看了会议直播。
杨剑教授主持会议
无论是领域内专家人才的积极参加,还是线上线下数千名观众的切实关注,都表明了此次会议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短短一天的会议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从开始的开始出发,在会议举办的脉络中寻找答案。
开幕篇
科技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陕西是一片沃土
上午8时,大会开幕式隆重举办,正式拉开会议序幕。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王军副厅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杨静秘书长,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金成教授分别从政府、增材制造医疗器械行业和医院三个维度阐述了此次会议召开的意义。
王军副厅长致辞
王军副厅长说,科技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势,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愈加突出的位置。而陕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高等教育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科教资源富怡,人才优势明显,创新综合实力雄厚,科技创新大有可为,大有作用。本次高峰论坛是增材制造产业链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是心血管3D打印技术领域的一次学术盛宴。
杨静秘书长致辞
杨静秘书长说,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作为十四五规划中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之一,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健康产业已成为了新常态下经济重要的影子,大健康时代已经全面来临。而医疗器械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临床诊断、治疗、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和健康保障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装备,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和制造装备水平的集中体现。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医疗器械的发展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医疗器械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设备的自主可控”。心血管医疗器械无疑是尖端的、高端的。
刘金成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刘金成教授说,随着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对疾病的辅助指导作用已初显成效。多年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秉承着传承发展的理念,在结构性心脏病3D打印指导下的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3D打印技术也在国家的支持下,取得了迅猛发展,目前3D打印技术已在导管瓣膜置换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瓣周漏、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高峰论坛旨在促进3D打印技术前沿和热点问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加深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深入应用,造福广大患者。
一篇篇致辞娓娓道来,三段高瞻远瞩,一颗办会初心由此呈现。一席盛会,追求的不仅是对技术的再发展,更是患者的获益,是时代的需求。
学术篇
“名医战略”打造专家方阵
“我们可以说动用了整个组委会的全部力量和资源,邀请到了国内外在3D打印领域及心血管病诊疗领域非常有影响的专家,一起来分享交流。”杨剑教授说。
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大家带来学术大餐:曹铁生教授,空军军医大学3D打印研究中心主任;庄建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原院长;董念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同时还有德国慕尼黑大学人员心脏中心的Mazzitelli教授,来自以色列的Stanley Leung教授,比利时的Winthe Vandoren教授……
最后一位讲者,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卫健委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主任潘湘斌教授报告了3D打印技术在经导管二尖瓣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
“甚至还有许多我们不是很熟悉的专家也在看到我们会议召开的信息后,主动来到西安参会的。”杨剑教授介绍,在参会专家方面有很多是他们没能预料到的。如我国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王迎军院士在看到会议通知后,特意安排了团队成员前来参会,而刘金龙教授和周青教授更是带来了整个团队。
一批批学界、医界和企业界的相继加盟,组成了学术讲座名医方阵。
他们探讨3D打印与医学科学的进步,分享人工智能与三维成像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畅谈中国心血管器械创新的探索与现状,思考二尖瓣3D打印及临床应用,探索3D打印在经导管心肌内水凝胶注射治疗终末期心衰的应用、在胎儿心脏病诊治中的应用,展望心血管3D打印产业化应用前景……
学术在这里碰撞又交融,诞生一个又一个灵感火花。
未来篇
从0到1的赤子之心
最后的最后,杨剑教授谈了谈他立于会议之上的“赤子之心”。
他谈到,3D打印技术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之一,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已不成问题。但对于行业来说,更显著的问题是外界对3D打印技术的未知,还有机器贵、材料贵,和复合型人才的稀缺。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杨剑教授说,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止步不前,反而要想办法去解决和克服困难。多年来,杨剑教授和团队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医院和国家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虽然偶尔会走弯路,但杨剑教授表示,他们坚持要做的就是从0到1的突破。因为只有从0到1 ,才会有1到10、10到1000。
事实上,从0 到1恰恰也是最难的。但杨剑教授告诉我们,他和团队就是非常乐意去做这些事,愿意在这一领域倾注心血。他们希望能做一个有创新性,更加有引领性的工作,把大家真正调动起来,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因为,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绝对光明的,以后会越来越好。”
整体一盘棋,同唱一台戏。举办学术会议也是一次“从0到1的突破”。第一次办会,总有一些慌乱,总有一些遗憾,但这些慌乱和遗憾都是下一次出发的动力。“还有很多照顾不到的,国内或者国际有很多更好的,或者是也做的同样出色的,没有能够来交流的专家,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所能了解的毕竟是有限的。”杨剑教授坦言。
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扬帆启航。好的起点不容易,但路很长,未来还在远方。关于会议杨剑教授有着美好的希望和初衷,关于心血管3D打印技术他也有着将其作为为之奋斗一生的决定。
“人一辈子能做的事情不多,很多时候是兴趣推动我们沿着一条路不断前行。但兴趣恰恰就是我最原始的动力,未来我们就是希望能把它做的更细、加强多学科合作和临床转化,把这项技术真正应用到临床,造福患者。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临床大夫最美好的初衷。”
|
上一篇:22.8万人信息泄露,3D模型库Thingiverse安全漏洞的后续信息下一篇:我国学者3D打印出光纤型微力传感器实现纳牛顿级微弱力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