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D打印机做出的“小熊”(乳白色的为打印品)
看过电影《十二生肖》的人,一定对“成龙盗宝”场景印象深刻:成龙戴着一副白手套,摸了一下国宝十二生肖的头像,就把头像的数据扫描进了电脑。几乎与此同时,相隔几公里之外,他的伙伴在一台柜状机器里,瞬间就把一模一样的兽首制造了出来。
不过,这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史玉升及其团队看来,一点都不稀奇。15年前,史玉升负责研发3D打印技术,在2010年更研发出全球最大3D打印机,近日记者走访该公司发现,3D打印武汉技术全球领先,但市场化落后国内其他省份,截至目前,公司共销售出200多台不同规格的3D打印机,只有1台销往本省。
20年前研发3D打印
全球最大3D打印机武汉造
早在20多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已开始研发3D打印技术。当时,时任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机械制造专家黄树槐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最新动态,很快在该校成立快速制造中心,研发基于纸材料的“立体打印机”。“当时我主要任务是负责研发基于粉末材料的3D打印技术,也就是选择激光烧结技术和选择性激光融化(SelectiveLaserMelting)技术。”史玉升说。
对于3D打印机,史玉升介绍说,这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作为新型的数字化添加材料成形技术,可以使零件的设计采用最优的结构。
现在,快速制造中心已从最初的不到10人发展到融合十几个学科的100多人,平均年龄在30岁,且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最大的研发团队之一。这支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先后研发了不同型号的打印机。在2010年更研发出全球最大3D打印机,已将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大型复杂构件领域得到应用。目前英国UniversityofExeter、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富士康、海尔等高校和企业纷纷与快速制造中心商谈合作事宜。
老教授差点被当成“骗子”
技术孵化出市场有待时日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快速制造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技术,拥有1.3万亿美元的市场。快速制造领域国际权威报告《沃勒斯报告2010》统计显示,全球投入使用的快速制造装备一半来自美国,我国产品销售量仅占全球4.8%。
这表明目前国内工业界对快速制造技术的了解尚不够、运用范围和领域也有限,其应用前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几年前,史玉升到山东济南市参加铸造展览会,宣传“不需要模具就能直接制作出蜡模”的3D打印技术与设备时,无论他怎么吆喝,与会企业就是不买账,有些老板甚至还认为他是个骗子。
受了科研成果转化难的“刺激”,200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支持下,史玉升注册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既搞科研又亲自跑起了市场。真正开始销售是在2000年,最初一年只能卖出两三台设备,单价在100万元左右。
3D打印家门口少人问津
湖北企业承受能力有限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销售出200多台不同规格的3D打印机,但是这些设备几乎全被江浙沪、东三省等地区的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以及水泵生产企业包揽。史玉升表示,他们的设备和技术在国内绝对是顶尖的,现在总共有200多家企业客户,但湖北企业客户只有一家。外地企业都说用得好,在咱家门口却无人问津。
据介绍,滨湖机电的3D打印机最便宜的六七十万元,最贵甚至300多万元,底子薄的湖北微小企业难以承受。“有实力的湖北企业老板观念保守,大多心态是要等全行业都用了再说。”据介绍,滨湖机电曾与湖北十堰、襄阳等多家资金雄厚的企业联系过,企业对技术认可,却仍有不少顾虑。几年前,曾有本土企业找上门做产品加工实验,原本半月能完成的项目拖拉了半年。对于传统工业制造企业而言,采用革命性的新技术不仅仅需要付出资金,更是企业运行机制的综合考量,面临经营风险、决策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购买门槛降至1万元
3D产业基地酝酿出炉
最近,关于华中科技大学3D打印团队及该公司,有了不少好消息。例如,团队在东湖高新区等单位支持下已选定一片产业化基地,规划首期用地500亩,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
对于今年的目标,史玉升表示,今年有望推出民用打印机,而这个“迷你版”打印机的价格仅需人民币1万元。“只需在玩具店下载3D模型,自己用3D打印机便可‘打印’一模一样的玩具来。”“3D打印机目前做出来的物件,强度还不如传统制造,但未来的3D打印机一定会做得很好。”史玉升对未来充满信心。
|
上一篇:西安交大科研院落户胶州下一篇:3D打印的发展与长尾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