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3D打印由“研+学”向“产”过渡的一年,真正实现了3D打印从产品研究、技术开发的概念阶段向推向市场,走向商业化领域的新业态发生转变,预计2017年3D打印市场将掀起产品民用化、商业化和产业链延伸的浪潮。企业在量产市场中如何大量“制造”大多数人的需求与在利基市场中如何善用“自造”提供完全的定制化,是2016年3D打印改变制造业格局的核心话题。
中国3D打印蓝海临近,新三板公司或为主要战场
我们对2016年新三板3D打印市场进行回顾,发现三板挂牌热情减弱,企业融资降温,但是业绩凸显,成长性指标改善。俯瞰3D打印产业链,发现新三板企业更专注3D打印。新三板3D打印公司才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以3D打印业务为核心、以三维建模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成长公司。从数据看,新三板挂牌公司3D打印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普遍高于A股上市公司,新三板成长性高于A股同类公司。且从2016年中报开始,ROE开始回
暖,行业整体机会待重新认识。
产业链“蝴蝶效应”,3D打印从“概念时代”真正走向市场
在这里,我们分别阐述三维模型设计、3D打印技术和3D云平台这三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蝴蝶效应”,来感受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得到的一点点微妙进步, 这些“玄机”将改变的是整个3D打印产业,甚至是我们的生活状态
材料之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新材料可能成为中国在3D打印市场的突破口。随着3D金属粉末市场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和“新材料军团”的异军突起,中国和新三板“材料之殇”,终将解决。
新三板3D打印投资线索及建议关注公司
我们主要看好3D打印工业级打印机、3D打印生态圈和3D打印耗材作三条投资线索推荐给大家。我们建议关注3D打印类标的:生态圈:先临三维(830978.OC)、联泰科技(836987.OC); 3D打印工业级打印机:峰华卓立(834914.OC);3D打印耗材:松湖股份(834005.OC)、光华伟业(836514.OC)等新三板公司。
风险提示
3D打印耗材发展不及预期;3D打印市场增长低于预期。
目录
1.中国3D打印蓝海临近,新三板是我们的主战场吗?
1.1. 2016年新三板3D打印市场回顾
三板挂牌热情减弱,企业融资降温
截至2016年底,新三板共有42个3D打印相关公司,其中做市转让的公司有10家。通过逐年的挂牌企业数量对比,可以发现,从2013年到2016年,新三板3D打印规模较大公司均已逐步挂牌,初步形成代表性。
从2015年至今,新三板3D打印类板块累计完成了20次定增,募集资金62535.93万元,整个板块在2015年达到了高潮,但2016年挂牌企业的融资次数和融资金额略有下降,可能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三板成交冷清,估值整体下滑
从估值水平看,2016年新三板3D打印类板块估值维持高位,市盈率从50.45下降到47.01,市净率从5.26下降到3.53。
1.2. 俯瞰产业链,新三板更切合3D打印主题
3D打印产业链解析
3D打印的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产业链上游为3D建模工具和打印耗材;产业链中游为3D打印设备、3D配套技术设计和3D打印辅助设备;产业链下游为3D打印的应用领域和3D打印服务平台。
业绩凸显,成长性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有待加强
新三板3D打印板块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都欣欣向荣。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8625.17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3174.61万元,净利润从2013年的643.93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903.74万元。目前根据新三板披露的2016年中报,3D打印市场的营业收入(中报)5260.58万元,净利润292.70万元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率是最能体现成长性的指标。新三板3D打印板块在2014、2015、2016H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42%、31.32%、37.12%,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47%、-16.03%、426.05%,开始转负为正,同时增长幅度较大,说明三板3D打印板块成长性特征开始凸显。
“纯正”的3D打印从新三板开始
我们可以发现新三板3D打印公司大多都处于产业链中上游,而A股公司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而在国内3D打印产业链还未成熟、三维建模技术还有待提高、材料困境还未解决的前提下,优先发展产业链下游不是合乎3D打印投资逻辑的战略思维,因此,这一现象也表明A股公司仍停留在概念阶段的论证。
我们剔除产业链下游公司,挑选出A股和新三板的产业链上游、中游和生态圈的优质公司,统计这些公司的3D打印业务的收入和总的营业收入,并计算3D业务收入比重。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企业中,A股公司的总收入远远超出新三板挂牌公司,但是,新三板挂牌公司3D打印收入占公司总业务收入比重普遍高于A股上市公司,这也是印证了之前“新三板3D打印纯正的说法。
1.3. 新三板已成为3D打印的成长孵化温床,估值实现弯道超车
3D打印,新三板成长性高于A股同类公司
我们根据wind数据库中的板块数据统计,新三板公司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与A股市场的公司差距较大,一方面是由于A股公司并不纯正,发展相对成熟,另一方面,A股公司在除3D打印产业外还对其他产业进行布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不能代表3D打印行业收入
尽管A股3D打印类公司在规模和盈利水平都显著高于新三板公司,但是从成长性角度上来看,A股公司弱于新三板公司。
做市公司估值实现逆袭
根据wind板块数据统计, 2016年是新三板3D打印类,新三板公司平均市盈率47.01,其中做市转让企业平均市盈率为47.15,协议转让平均市盈率为43.1,主板企业平均市盈率为46.26,新三板企业平均估值水平也实现了超越。
2.2016变幻莫测的3D革命
2.1. 政策暖风助力,3D打印拨开薄云见明月
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浪潮下,3D打印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正在逐步崭露头角,该项技术将可透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和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材料等众多先进技术紧密融合,实现智能化制造,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是看到发展3D打印的重要意义,我国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以上的政策方针。
新三板作为3D扫描及打印研发制造服务领域的孵化温床,则将更充分沐浴政策春风。
2.2.资本暗流涌动,“产学研一体化”内部发展+对外并购是3D打印主旋律
未来是现在的点练成的线,回顾2016 3D打印重点事件
随着全球科技革新的不断推进,“产学研协同之路”是3D打印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我们通过2016年3D打印重大事件回顾发现,2016上半年,全球3D打印更多是在“产学研协同之路”的研和学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下半年,产品商业化和巨头产业布局是3D打印的主题,2016年是3D打印由“研+学”向“产”过渡的一年,真正实现了3D打印从产品研究、技术开发的类阶段向推向市场,走向商业化领域的新业态发生转变,预计2017年3D打印市场将掀起产品民用化、商业化和产业链延伸的浪潮。
3D打印投融资市场,各路资本跃跃欲试
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资本一致看好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打印服务云平台,与2015年百花齐放的场面差别很大,这或许与中国特殊的互联网环境和投资风格有关系。与踏踏实实做实业相比,大部分投资方更喜欢互联网模式。
2.3. 3D打印,压垮传统制造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6年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传统制造业,就是进口原材料价格高,物流成本高。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变高,厂房土地价格高涨,社会融资渠道不通畅,行业利润低且透明,恶性价格竞争。3D打印因此应运而生。
2010年-2014年3D打印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9%;2014年,全球3D打印产品和服务产值已经达到41.0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实现了18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2015年,全球增材制造和3D打印市场销售额达到51.65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0亿美元出头,增长率达到25.9%。
3D打印改变制造业格局:制造业中永远有“量产市场的80/20法则”与“长尾理论所强调的利基市场”,两者是可以相容并存的,企业在量产市场中如何大量“制造”大多数人的需求与在利基市场中如何善用“自造”提供完全的定制化,是3D打印改变制造业格局的核心话题。
3.产业链“蝴蝶效应”的“玄机”,3D打印从“概念时代”真正走向市场
3.1. 上游~当3D打印遇见“大数据”,工具不再是工具,而是商业模式。
数据实现定制生产:我们认为3D打印的技术特点带来了供应链的变化,供应链的变化带来了数据流的变化,而数据流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3D打印在应用端的渗透能力。
数据源质量保证:仿真软件正在为3D打印的建模优化与加工参数设置而发力。通过仿真对材料属性在增材制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减少昂贵材料的浪费,以及避免试验不通过的材料情况发生,在这方面,仿真软件的设计是个大数据的活。仿真软件需要与机器制造商合作,以获得设备的物理参数权利;需要与材料供应商合作,以保证材料科学指标是正确的;需要与测试专家合作,以确保正在测试的零件是正确的;需要和与用户合作,以确保得到更多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效果之间匹配的权利。根据所有的材料、设备和产品的关键信息,预测如何改变材料,机器和建模。这些数据的获得与反馈将形成一套对增材制造的闭环控制体系,而无疑大数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 中游~当“知识”遇到技术 ,远见就在前方
从树脂到陶瓷,加州高温陶瓷3D打印技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Malibu的HRL 实验室发明了可兼容与光固化/3D打印的树脂配方,由硅、氮和氧组成,在一台3D打印机内用一束紫外线照射这种树脂,会使其变硬,生成致密的陶瓷部件。
3D打印制备离子交换膜的技术:美国宾西法利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光固化和三维打印技术来制备微纹理的阴离子交换膜,此技术可以灵活而快速的在离子交换膜表面打印各种3D图案,以提高性能。
迪士尼近瞬时树脂打印技术:迪士尼的3D打印技术绕过层层扫描固化的生产方法,而是通过一个或更多的光源将三维模型“注入”液态树脂内。几乎在瞬时间,三维模型就被固化出来,而以往层层生产这样的产品需要几个小时,现在变为几分钟。
用于非常复杂部件打印的德国Fraunhofer多材料打印技术: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和IKTS 系统研究所研发了一项3D打印新技术,不仅可以打印骨科植入物、假牙、手术工具等医疗产品,还可以打印微反应器这样非常复杂、微小部件。
波音悬浮式3D打印技术: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完全突破对形状的限制,实现更加复杂零部件的整体3D打印。而且,该技术采用多个3D打印机同时在不同方向一起工作,可打印出各种功能产品,并显著提高打印速度。打印出的材料具有抗磁性,经过超级冷却之后能变成超导体。
3.3.下游~3D打印牵手“云制造”,有商业影响力的平台不断涌现
目前全球有接近200家3D打印企业,而销售渠道还停留在比较单一的模式,此时亟需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去助力3D打印产业的发展,那就是3D打印服务云平台。
3D打印云平台更多的是针对一般公众、专业人士、小企业或3D打印新手,为他们提供3D建模和设计、3D交易市场、3D模型优化、价格报价、材料选择、技术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将3D打印的需求和服务整合到一个单一易用的网站平台上,形成一个技术生态系统。这样就使得各种信息融汇畅行,用户可以直接获得所需素材、也可以直接从专家那里获得建议;专家可以轻松对在线咨询做出回应;企业可以直接报价并在整个过程中跟踪客户的进展;创客们可以选择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或只限定在某些国家销售;在社区论坛,设计人员可以在上面互相交流和分享等等。
在目前这样较为单一的销售以及交流模式之下,3D打印技术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而将所有信息整合起来的3D打印平台将会成为打造3D打印生态圈的关键因素。
4.1. 午夜将至,3D打印材料之路满目荆棘
材料性能达不到要求,影响3D 打印的推广:区别于传统材料,3D 打印技术对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材料必须可以液化、丝化、粉末化,在程序控制下打印后还要能重新结合起来。除此之外,3D 打印材料还必须性能稳定,满足3D 打印连续生产的需要;功能丰富,具有导电、水溶、耐磨等特性;绿色环保,对人体安全且对环境友好。但在现阶段,3D 打印材料的成熟度不够,材料精度、强度也不够,一时还无法实现流畅打印的效果,而且材料的安全性也无法保证。
可用材料种类偏少,难以满足3D 打印需求:目前,无论是从家用还是工业用的角度来看,与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的传统材料相比,3D 打印材料的种类都比较少,无法满足普通民众和工业生产的需求。比如,适用于家用3D 打印的材料主要有石膏、光敏树脂、塑料等;适用于工业用3D 打印的金属材料有10 多种,并且只有专用的金属粉末材料才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即使是掌握打印材料最多的以色列Object 公司,也仅能在14 种基本材料基础上组合出107 种材料,这与工业和民用领域成千上万种材料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
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应用领域:尽管3D 打印减少了切削、成型等方面的制造成本,却增加了材料、软件、设计等环节的成本,其中对材料成本的影响较大。由于适用于3D 打印技术的材料有限,并且现阶段的3D 打印更多是为了满足个性化生产需求,材料的专用性较强,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也致使3D 打印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比如,2013 年7 月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出来的可用于液态打印的金属材料价格大约是塑料的100 倍,要想通过该材料来实现生产柔性金属设备,如何降低材料成本就成为关键。较高的材料成本也限制了3D 打印的应用,特别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比如一台民用3D 打印机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而材料的价格却从最便宜的每千克几百元到最贵的四万元左右不等。
我国部分3D 打印材料依赖进口,限制了产业化应用:由于3D 打印技术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业规模偏小,所以国内专业从事3D 打印材料生产的企业不多。同时,3D 打印材料也大多由3D 打印设备制造企业直接提供,没有实现第三方供应,部分材料国内还没有生产,或是生产的材料精度和强度都较低,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只能进口。国内3D 打印材料技术研发基础比较薄弱,光面树脂就遇到研发时间长、材料配比技术难掌握等研发难题,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实验材料。有关3D 打印用粉末材料的研究少,对粉末成份、物理性能对3D 打印技术的影响及适应性的研究还没有广泛开展,也限制了3D 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此外,国外对部分3D 打印材料采取搭售策略,如在销售3D 打印设备时搭售价格较高的金属粉末材料,限制了我国3D 打印材料生产企业的发展,致使对外依赖性较高。
新三板3D打印材料类公司,市值处于产业链最低水平:根据wind板块数据库,将新三板3D打印产业链的3D数据平台类股、3D打印模型软件类股、3D打印耗材类股、中游、下游进行市盈率、市净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四个指标的对比。我们发现3D打印耗材类板块,市盈率、市净率指标排在整个产业链的末位,说明3D打印市值和规模处于产业链最低水平,同时,通过考察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指标,我们发现成长性也处于产业链低位。
4.2.料峭春寒,3D金属粉末不相信眼泪
根据华尔街日报2017/01/08信息,市场研究公司IDTechEx公布2016年3D打印金属粉末市场达到了2.5亿美金,高于预测。而3D打印金属粉末市场将保持高增长的态势,IDTechEx预测到2025年达到5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39.5%。
根据Wholers与VDW报告,金属增材制造市场份额大约只占所有增材制造的10%左右,然而这一比例有望在2023年达到51%左右。
华尔街日报也指出中国的金属粉末生产商在发力国际市场,这些企业将很快追上国际发展的步伐。
4.3.异军突起的“材料军团”,3D打印守得云开终见“红日”
3D打印TiNi记忆合金粉末材料
TiNi合金是目前形状记忆合金中研究最全面、记忆性能合金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与超弹性、高阻尼性、高耐腐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生物医疗、桥梁建筑、汽车工业及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然而TiNi合金的高熔点、高活性、传统机加工复杂且性能差严重制约了合金的性能提高和进一步应用推广。
球形TiNi合金粉末是3D打印TiNi合金结构件的原材料,也是该项技术的关键突破点。国内市场常见的TiNi合金粉末形状不规则、夹杂严重,很难满足3D打印对粉末原材料高纯度、高流动性、高球形度的要求。
陶瓷树脂
陶瓷3D打印允许创建结构复杂的几何形状,并以传统的陶瓷制造技术不可能达到的复杂程度制造出来。
新塑料粉末
新的PA-12粉末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并且通过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标准,所以用这种材料制造出来的组件可以用于食品接触。
塑料领域的另一个巨头,Solvay-苏威以其先进的轻量化解决方案以塑料取代部分金属为目标。
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4D打印)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的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一篇名为“用于多材料4D打印的可调整的形状记忆聚合物”,掀起了一阵4D打印热潮。他们研发的这种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在被弯曲、受到极端的压力变形后,经过受热即可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这种材料所拥有的特性将使之在太阳能、医学和太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5.资本寒冬,谁来为新三板3D打印帝国横刀怒目挡强梁?
5.1.投资逻辑
桌面级市场已陷入“红海”,掘金工业级正当时
据IT市场研究公司CONTEXT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已交付的3D打印机达217073台,其中96%是个人或桌面3D打印机,其平均价格低于1000美元。在2016年的前三季度,桌面3D打印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7%,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桌面级市场竞争已近“白热化”,加之利润小、精度低、实用性不佳,天花板效应明显。而工业级3D打印机的出货量则减少了12%,只卖出了7726台,但是,3D打印市场仍然主要由工业级3D打印机的出货量决定,因为这一块占全球行业总收入的78%。也就是说,虽然消费级设备支撑了出货量,但是工业级支撑了整个销售收入,工业级设备是全球3D打印行业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3D Systems退出消费级3D打印,进入工业级设备领域:3D Systems公司宣布撤出“消费级”市场,转向看似更加有利可图的专业级和工业级3D打印市场,所有消费级的3D打印产品的零售显然被永久终止。通常国内3D打印行业发展普遍晚于国外几个节拍,国外的教训刚好是国内企业避免走太多弯路的警示灯。
2016年3D打印行业有波折,其中,消费级3D打印市场没有表现出比工业级市场强劲的动力,甚至受到爆冷的待遇。整体来看,3D打印行业处于一个平稳上升期,表现在技术突破、行业应用等方面。而未来,3D打印行业必将以创新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发挥潜能
国际巨头启示录:得生态者得天下吗?
欧美的3D打印龙头企业纷纷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的财报,为全球3D打印行业送来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3D Systems 二季度营收1.581亿美元,同比下降7%,Stratasys 二季度营收1.72亿美元。虽然3D Systems 和 Stratasys营收同比下滑,但仍然好于预期,所以股价实现了上涨。
3D Systems和 Stratasys两家公司的亏损和业绩下滑,主要源自前几年的疯狂收购和长周期的整合,同时,有的公司收购以后,并未实现预期的营收增长,反而拖累了母公司。从目前来看,两家公司通过更换领导层,调整员工数量,调整业务方向均出现了一定的效果,至少表现出好于资本市场的预期,两位3D打印国际巨头在经过大浪淘沙后,将依然是3D打印的龙头。
生态圈布局,利润来源开始转移:增材制造应用的实际影响可能更加深远。在传统的售后市场供应链上,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对备件库存的管理。而使用3D打印机按需制造替换零件的能力会改变售后服务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一些具备现场增材制造能力的小型设施可以取代大型的地区性仓库,一些维修件的供应甚至可以外包。例如,位于机场、医院或者大型制造场所的小加工厂(或者代工厂)可以根据厂家直接提供的数据现场制作设备所需的大部分零件。当然,有一天零售商也可能会使用这类代工厂量身定制产品(如玩具或建筑材料),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对于拥有机器、核心设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制造商而言,这种业务模式是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链布局。
参考国外3D打印龙头企业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新三板3D打印产业作为刚刚起步的行业,应用端还没有完全成熟,提前布局生态圈的建设,能够为企业迅速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成也材料,败也材料
对于3D打印制造而言,劳动力成本因素仍然存在,但事实上,它的重要性相对于传统制造方式大大降低了,这就使得企业未来在选择产地时会更多地考虑在发达国家进行本地化生产以贴近终端客户,而不仅仅是一味将制造业外包到低成本国家。但另一方面,由于3D打印的全数字化性质,企业也可以在电力和劳动力投入成本较低的欠发达国家生产复杂零部件,不必像现在这样一定要将其留在发达国家生产。
密切关注的一个相关领域是3D打印材料市场的发展。未来的材料成本是不确定的,因为现在很多打印机都使用其打印设备厂商专有或特许的材料。如果未来情况发生变化并且有更普遍的材料标准,这将很快对高管设计制造战略和产地选择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
来源:诸海滨新三板研究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2017年全球金属3D打印机销售量增长了80%,约1768台,中国增速高下一篇:德联资本肖然:3D打印进入新上行周期,突破10亿美元天花板需持续创新
|